詳細介紹
舟山晚稻楊梅品種介紹
舟山晚稻楊梅屬烏梅類品種,果面紫黑色。平均果粒重10克以上,果實近圓形,肉柱圓鈍,果大核小,可食率94%左右。肉質柔軟,汁液豐富,富有特殊的香味。
舟山晚稻楊梅可溶性固形物10%左右,品質上等,總糖8%以上,口感品質極佳,甜酸可口,肉核易離,品質優異,青素含量極高。民間常用燒酒浸制楊梅,有消暑止瀉等功效,據南京大學的2006年研究成果,晚稻楊梅浸泡燒酒,其有效功能成份含量比其它品種高出3倍。
楊梅小苗移植要點
1、楊梅耐陰喜濕,一般年均氣溫15至21℃,氣溫零下8℃以上,年降雨量不少于1000毫米的地區,均可進行栽培。
2、種植密度:每畝33-45株
3、種植要點:宜深不宜淺
4、根據實際經驗,一年苗移植不建議施底肥,如要施底肥必須完腐熟有機肥,定植時避免根系與肥料接觸。
5、種植前去掉嫁口薄膜,必須摘葉整枝,這樣能降低葉頁水份消耗,提高移植成活率。
6、移植前可用多菌靈加生根粉混合液浸泡根部半小時,定植后澆透定根水。
楊梅場實景圖片
楊梅種植管理簡要
1.種植土壤條件
楊梅種植土壤條件需要根據地區以及品種來選擇,因為不同地區的土壤類型是有所差別的,楊梅最適宜種植的土壤為砂質土,其次是砂粘土,不適宜種植在黏土當中。
2.種植地理條件
楊梅種植地理要求是有便利的交通和通訊條件,社會治安條件良好,無污染及嚴重的空氣污染。
3.楊梅苗種植栽植前去掉嫁接時用的尼龍薄膜(用刀片輕輕地劃一下塑料紙)同時將苗木葉片剪掉2/3,并短截主干至20-30cm左右(嫁接口以上)苗木處理后馬上栽種 ,栽植楊梅時把苗木置于穴內緊靠上壁,須展根系,用細土填入根間,邊填邊撳實,栽植時宜深不宜淺,根系蓋土層層壓實到嫁接部為止,并澆足定根水。然后用松土填滿高于嫁接部10-20cm處,不要壓實以便通氣與漏水,用柴雜草覆蓋在表面以保濕度和地表溫度。
一、選地與整地:楊梅園要設在海拔低于800米,坡度小于45度,腐殖質層厚的酸性黃壤、紅黃壤(PH值4.5-5.5),便于集約經營,交通運輸方便的山地、丘陵地。氣候條件宜為亞熱帶濕潤性季風氣候。在光輻射較大、熱量充分、冬春季積溫較高、夏秋降水分布適度偏少的小氣候條件下,優質、豐產性更顯著。
整地應因地制宜,在11月至翌年3月定植前完成。
1、坡度較小,坡面平緩的林地,開設環山梯埂或梯田挖穴。方法是由山坡自上而下或環山帶狀用繩尺拉行定距(株行距4米×4米、5米×5米、6米×6米均可)。每行間距4-6米挖一土凼為標記,由下而上挖穴(1米×1米×0.8米),表土回穴,心土放穴外,然后將穴間開成水平梯埂,更留好步道。
2、坡度較大,地形復雜的林地,也挖1米見方的魚鱗穴或三角形穴(株行距4米×4米,5米×4米,6米×5米均可),在以后的撫育中逐步改為窄帶形梯埂。
3、土壤板結,瘠薄的山地,撩壕(寬、深0.8米-1米,呈環山帶狀開設),由上而下拉線定距(株行距4米×4米、5米×4米、6米×5米),由上而下施工,地表肥土回壕,黃土堆于壕外筑埂。
二、定植:定植是關系到楊梅林地質量及生產效益的營林基礎工程。定植時間以11-12月為,此時定植單株成活率高,可在當年的冬末即發出大量新根,翌春可開始正常生長。品種選擇應視不同地域,早、中、晚熟品種合理搭配。選擇健壯、根系豐富、無病蟲害的優質楊梅嫁接苗,在挖好的穴、壕內填入適量肥土,適度淺栽,然后在植干四周培一小土堆并及時覆土,以免露根。
三、肥水管理:林地可間種1年生菜、藥或綠肥,提高土壤肥效。此外1年追肥2次:第1次在萌芽抽梢前的冬末春初,逐株根施農家肥或過磷酸鈣1-2公斤;第2次是在采果后,按多結果多施肥的原則,逐株在樹冠滴水線下開10-20厘米的溝,施0.5-1公斤的氮肥,0.3-0.5公斤的磷、鉀肥和1-2擔土雜肥覆土。此外,做好土壤改良,排除漬水等工作,確保楊梅的優質、高產。
四、整形修剪:楊梅樹形以自然圓頭形為主。幼樹的修剪主要是定干造型,培養早實豐產的樹體;成年樹的修剪主要是培養豐產的群體結構,調節生長與結實的關系,促進持續、優質、高產。整形修剪分為夏剪(開張角度、摘心、扭梢、抹芽、拉枝、拿枝、刻剝等)、冬剪(疏刪、回縮、短截)。
五、病蟲害防治:楊梅的抗逆性強,病蟲害極少發生。不過,因生態環境變遷和大范圍的種苗交流,因地制宜搞好病蟲害觀察和綜合防治也是十分必要的。